
2016年移动直播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3月



Part I 市场现状篇 微信分享及观众打赏双轮驱动,直播市场经过高速发展进入平稳期

移动视频直播市场经过快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期,2016年11月DAU达到峰值887.6万后开始调整

三大直播平台中一直播人均日微信分享次数明显落后花椒及映客

头部主播打赏收入丰厚,TOP5人均年收入近千万,TOP50人均年收入超300万

三大直播平台TOP10主播人均年打赏收入均超500万

随着直播用户新鲜感的衰减,每日打开时长呈逐步萎缩态势,2016年底,10分钟内用户占比增至64.5%

直播用户归属性强,95%的用户每日只钟情一款直播应用

直播应用前三大城市北京、哈尔滨及沈阳用户占比约15%

直播应用前三大省份辽宁、河北及广东用户占比约25%

Part II 市场竞争篇 前三大直播平台总使用时长占比超八成马太效应明显

移动视频直播第一阵营初步形成,映客及花椒雄踞第一阵营

经过一年激烈厮杀,直播第一阵营优势愈加稳固,2017年1月,花椒直播DAU分别为一直播的4.9倍,小米直播的5.7倍

2016年,映客直播DAU增长与行业整体水平基本持平

2016年,花椒及一直播月新增用户量持续增长,映客持续萎缩

2016年,三大直播平台总使用时长占比超八成,头部态势明显

移动视频直播市场呈现马太效应,2016年,TOP10后的长尾直播快速萎缩

Part III 用户价值篇 直播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且偏好娱乐社交生活类应用,电商旅游应用中直播用户占比高于全网平均水平

直播用户偏好娱乐、购物、社交及生活类应用

直播用户使用电商旅游类应用的习惯明显高于全网用户

直播用户使用银行类应用的习惯略低于全网用户

Part IV 商业价值篇 主流直播平台开始“直播+电商”商业化探索,视频直播逐渐成为社交平台的标配

视频直播不仅是媒介,还成为娱乐、内容生产及网红电商的重要场景
- 媒体性,视频直播产生真实、即时、互动内容,结合不同特色的主播,创生出多领域、多元化的内容
- 社交性,基于既有的社交关系,采用真实性、即时性、互动性更强的视频直播媒介进行互动,增强现有社交关系或创造新的社交关系

直播+电商至少存在营销广告、网红电商、场景电商三种应用模式
- 直播+场景+电商:场景是新的流量入口,直播改变传统消费模式,符合90后从货架式购买向体验式场景化消费转变的趋势
- 直播+网红+电商:网红带动流量,网红直播提升用户购物体验,丰富用户购物参与感,促进电商销量转化
- 直播+营销广告:借明星网红主播,真实、即时的直播内容及强互动直播媒介,可以开展一系列互动营销广告活动

借“双十一”契机,映客、花椒、一直播等主流直播平台开启了“直播+电商”商业化探索的第一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视频直播成为社交平台的标配,激活主播和用户、创生内容、提高变现能力
- 激活用户,90后作为社交平台的主流用户,除图文之外,需要借助更加真实、即时、互动的视频媒介进行社交
- 激活主播,视频直播激活社交平台的明星大V、美女、意见领袖、专家成为主播,从而进一步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粘性
- 创生内容,主播创造内容并与观众互动,提高用户粘性,并进一步反哺社交关系链
- 提高变现能力,通过观众打赏变现,基于直播媒介创造新的营销模式,丰富平台的互动营销体系,产生更深层次的营销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