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盘点报告 2017年


泛娱乐直播平台定义
在线视频直播:主要指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直播平台上,获取的制作或观看直播视频,创造观看方与直播方互动的服务。根据内容分为泛娱乐直播、游戏直播、垂直直播和版权直播。
泛娱乐直播平台:指主要业务为通过传播泛娱乐直播内容,并提供用户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功能的平台。近年来游戏直播平台不断拓展直播类型,因此此报告研究范围包括传统游戏直播平台。在此说明,因目前直播的工具属性凸显,诸多平台设有直播频道,但主要属性不属于直播平台的,不在此研究范围内。






泛娱乐直播行业产业链分析

泛娱乐直播产业链图谱

2017年中国泛娱乐直播产业各参与方的变现方式分析

对泛娱乐平台来说,头部资源主要包括明星、头部主播。明星资源一般带有较高的吸睛能力,自带粉丝基础,通过直播与粉丝交流互动、拉近距离,在提高自身粉丝的粘性同时,在短期内为平台带来大量的用户流量。但直播行为消耗时间较长,明星个人是无法保持高曝光频率的。对于头部网红来说,活跃度较高且变现能力超强,平台一般会与其签署协议而保证其长期留存,但成本相对较大。
除自带娱乐媒体属性平台可不断吸引明星群体外,邀请明星直播成本巨大,紧靠用户打赏难以保持收支平衡,可看做偶发的运营推广手段,长期吸引用户仍靠平台自身的内容运营。头部主播必不可少,但同时需提高腰尾部主播活力。

内容:UGC为基础,各平台发力PGC
UGC秀场模式已进入红海阶段,各平台内容同质化过高,优质网红资源竞争激烈,根据秀场内容进行用户争夺难以体现出差异化优势。为了实现内容升级,保证用户规模、用户付费的健康增长,各直播平台均发力PGC内容,依靠原有平台优势,打造精品化、差异化的直播内容。
实现PGC内容升级,直播综艺节目是各平台关注的重点,综艺节目由于娱乐向、碎片化、根据网友意见随时改变结果的强互动性等特点,对接直播平台有一定的天然优势,可以为用户带来深度体验与互动的更多乐趣。

内容:不同内容间特征对比明显

平台:当前泛娱乐直播商业模式较单一
泛娱乐直播平台目前收入主要依靠C端付费,B端付费仍处于探索期,收入占比较小。
直播平台目前属于内容升级迭代的过渡期,直播内容依然以主播表演形式为主,PGC内容因其投入准备时间较长,成本较高,从量级上无法与UGC内容相比。因此,从平台收入来看,用户付费属性依然以情感付费为主,内容付费仍处于用户习惯的培养期。
从B端营收来看,目前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依然在于用户流量争夺,为保证用户体验,各直播平台对于广告位开发都较为谨慎,营销手段依然以融入直播内容的原生类营销为主,如直播综艺的冠名和植入。因直播平台内容分散,曝光受众相对垂直,客单价相对较低,更适合中小企业主进行推广宣传,降低了企业利用直播进行营销的门槛。

用户:直播内容升级带动结构调整

泛娱乐直播平台现状分析


全网流量共9个平台日活超200万
综合全网流量来看,当前泛娱乐平台中日活超200万的平台共有9个,其中4个平台最早以游戏起家,从表演类直播来看,共5家平台上榜:来疯、YY综合布局PC、移动端业务,全网流量优势明显;哈你、一直播属于单纯的移动直播平台,且跨平台联动作用明显,外部导流流量较大,促使其榜上有名;映客作为最早布局移动端业务的平台之一,完全依靠移动端流量优势跻身第一梯队。
从总体平台数量来看,除超200万大平台外,第二梯队以日活30万为界,共有10余个平台。此外,因早期直播投资火热,造成平台数量超300个,众多小平台在激烈竞争过后难以争取用户,因此长尾部分平台数量较多。

移动端Top10日活均超110万

PC端整体流量小于移动端












泛娱乐直播行业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消失,用户拉新成本持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