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微博食品饮料品牌报告


食品饮料行业概述

食品饮料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转型明显加快。一方面消费者的网购需求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也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互联网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食品饮料企业在渠道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也逐渐加大了在网络新媒体上的投入。
- 粉丝经济:通过在新媒体上搜集用户反馈、探索潜在用户、维护目标用户,企业获得了较传统媒体更精准的消费者定位,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产品销量。
- 明星互动:通过在新媒体上联合明星互动等多种方式,企业能在收获关注的同时提高企业形象,较传统明星代言更具亲和力。
- 广告投放:通过在新媒体上传达企业信息、投放广告,食品饮料企业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关注、更广传播和更快收益。

食品饮料行业的产业链

食品饮料企业主要经营模式
食品饮料行业如今多是传统经营模式和“互联网+”经营模式并存的状态。传统经营模式主要是由线下零售企业直接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互联网+”式的经营模式则分为电商类和O2O类两种,消费者都是在互联网上购买商品,不同的是电商类经营模式主要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而O2O类则多会使用线下合作企业的物流服务,线下服务的差异导致了用户购物体验的差异。
近几年,虽然传统经营模式仍为食品饮料企业的重点,但是“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变得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生产销售企业开展了自己的网店、O2O类业务,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和更直接的用户反馈,在拓展线上用户群体的同时一方面提高了企业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给线上媒体信息传播制造了更多的机会。

食品饮料行业营销链与信息生态

新媒体投放的必然趋势
- 更多网络收入,2015年中国网络营销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期电视广告收入1060亿元,2015年网络营销收入接近电视广告的2倍。未来几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收入将继续下滑,而网络营销收入增长空间仍较大。
- 更大广告规模,2015年中国社交广告规模为138.2亿元,中国及全球的社交网络营销整体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广告价值不断凸显。
- 更快移动化增速,2015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移动端广告增速远超网络广告增速,在整体互联网广告中的占比将持续增大,网络广告将继续向移动端迁移。

各种网络平台优势


数说微博

微博食品饮料行业账号覆盖情况

食品饮料品牌行业信息曝光情况

品牌信息讨论搜索情况

用户品类偏好
整体来看,快餐业品牌讨论最多,占32%;饮料类占24%;巧克力占14%;乳品13%;零食10%;酒类7%。从提及偏好图可以看出,19~25岁的青年群体是讨论食品品牌的主力,占总群体的47.5%。相对于其他年龄段,这个年龄段中讨论快餐食品较多;其中讨论得最多的品牌为麦当劳、肯德基和加多宝。
整体来看,饮料业搜索最多,占27%;乳品业占25%;快餐业占22%;巧克力占10%;零食9%;酒类7%。从搜索偏好图可以看出,虽然19~25岁群体仍为搜索主力,但是各品类的搜索分布较为均匀。19~25岁群体中,搜索排名靠前的为:康师傅(饮料)、肯德基、伊利、麦当劳、好时等。

食品饮料品牌榜单

用户搜索偏好变迁

食品饮料兴趣用户分布

用户地域分布展示

食品饮料品牌用户兴趣分析

微博红人参与情况

食品饮料用户分析总结
- 海量食品品牌相关数据,对于食品品牌的讨论量,提及的博文数量在持续增长。
- 巨大年轻消费群体,80、90后成长伴随着食品品牌的持续影响,年轻人群购买需求旺盛。
- 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微博中的潜在消费用户数量庞大,并逐年增长可以为食品行业网罗庞大的消费人群。
















更快的互联网化变革凸显社交平台的作用
目前食品饮料行业正增加互联网投入,寻求更多互联网化的变革。从宏观来看,食品饮料行业的主要利润仍大部分来源于线下销售企业;但随着互联网发展,在物流方式变革、服务方式的创新中,食品饮料行业逐渐打破了传统盈利模式的缺陷,降低了中间商成本,同时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企业利润、增加了市场的把控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平台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快更好地传递企业信息、触达更多用户、积累更多的粉丝群体、提升企业口碑和产品评价。以这一系列的方式更长久、有效地促进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选择。可以预期,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食品饮料行业会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同时也会收获更大的商业价值。

